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致富技术 > 正文
    购物车
    0

    机器人帮你做手术?是真的!

    信息发布者:ling853201
    2018-07-05 09:16:37   转载

    智 能 分 诊 机 器 人 “ 小 美 ” 。

    物流机器人“诺亚”。

    物流机器人“小易”。

    骨科手术机器人“天玑”。

    智能机器人不仅仅以机械臂的形式出现在工业生产线上,还能以小萌宝的形象围在孩子身边唱歌、跳舞、背唐诗。广州作为全国三大医疗中心城市之一,医疗健康领域的机器人应用已是方兴未艾。这些机器人不仅出现在导诊台前,在智能分诊、常见病辅助诊疗、医院内运输甚至手术室无影灯下,都有这些代表先进制造业成果结晶的酷炫身影。“在医疗领域,智能机器人技术越来越多应用于医疗辅助领域,对医生确实是有效的辅助。”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信息科主任连万民表示,在医院内物流、智能导诊、辅助诊断、手术等诸多领域应用了智能机器人后,可以减少医务人员日常工作量,让他们有更多精力去分析病人的病情,提供更高效、安全、精准的诊疗方案,比如手术机器人“达芬奇”可以协助医师实施高难度手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康复效果。

    手术

    机器人

    操作误差不足1毫米

    6月27日,我国第一台自主知识产权的骨科手术机器人“天玑”在广州揭开了神秘面纱。几乎同期,广州地区首例骨科机器人辅助下的骨科手术在广东省中医院完成。它能使手术定位精度达到0 .8毫米,具有减少失血量和减少组织创伤等优点。“天玑”的出现,标志着骨科手术迈入智能化、精准化、微创化时代。

    “这个节段完成了,继续下一个。”手术室内,广东省中医院脊柱专科医生陈博来正在“天玑”协助下完成一台腰椎内固定手术。随着机械臂的移动,医生仅用了平时2/3的时间便完成手术。

    在医学界,骨科手术有三大难题:视野差、难精准、不稳定。广东省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建设项目负责人、省中医院副院长刘军表示,不同于其他外科手术,骨科手术的操作像是在一个四壁都很坚硬的暗箱内进行,视野和角度都存在一定困难。医生们也在尝试运用新方法解决这些难题,但收效甚微。而骨科手术机器人“天玑”的诞生让三大难题得到解决。

    “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由机械臂主机、光学跟踪系统、主控台车构成。刘军介绍,光学跟踪系统就像是机器人的“眼”,不仅帮助医生洞察骨骼的每一个深处,还实时监控每一个手术环节;机械臂就是机器人的“手”,运动灵活、操作稳定,能达到亚毫米的精度;而主控电脑系统就等于机器人的大脑,将医生的想法传达给机械臂主机和光学跟踪系统。

    过去的骨科手术要求患者接受反复X线照射,才能让医生更好找准进针位置。但“天玑”能使手术定位精度达到0.8毫米,可减少术中辐射70%以上,并具有提高手术效率、减少失血量和减少组织创伤等优点。

    相对于进口的手术机器人动辄一两千万元的价格,“天玑”则是纯正的中国制造,是目前国际上唯一针对骨骼硬组织、能够开展脊柱全节段(颈椎、胸椎、腰椎、骶椎)、骨盆骨折及四肢骨折手术的骨科手术机器人。刘军表示,未来医院的手术执行官大部分将被机器人代替,机器人将手术中的风险降到了更低。医生们可以有更多精力去分析病情,提供更高效、安全的诊疗方案。

    物流

    机器人

    一“人”干了2-4人的活

    医院里的药品、器械繁多,运输管理一直耗费、挤占大量人力资源。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和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机器人在解放人力和流程优化上挑起了大梁。

    从去年开始,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启用物流机器人“诺亚”用于配送药品、标本以及手术器械。这个一次能载重300公斤的家伙,迄今还在医院中心配液室和病房之间穿梭。而该院目前一共用了八台。

    “据测算,运送药品、耗材时,一台诺亚相当于两到四个人力;而在手术室用于代替护士往返于手术室和器械室时,以医疗中心12个手术室、每天100多台手术计算,一年能让护士少跑1944公里。”“诺亚”的研发制造方上海木爷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蒋化冰介绍,“诺亚”模仿人的视觉判断的水平还需要继续进步,另外它现在只会说话,还不会“听”,所以交互功能也有待开发。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今年4月同样启用了以机器人“小易”为代表的物流机器人。虽然这个负重能力为10公斤的家伙在载重方面要差于“诺亚”,但小巧、乖萌,还具有自动建图、运动算法、传感融合等诸多新技术,还能和医生护士一起挤电梯。它还能与电梯“对话”,选择需要到达的楼层,配送时间准确,24小时全天候工作。有时候医护人员忘记拿取物资,“小易”还能拨通手术间电话提醒。

    “假设医院有500张床位,每天最少需要通过人力运输10吨物品,在手术室内人员进出频繁会提高感染率。但应用了这样的物流机器人后,人力运输量基本可以通过机器来完成,而且减少了感染等问题。”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相关人士说。

    智能分诊

    机器人“漂亮小姐姐”为患者指路

    人形机器人在银行、商场等地能进行导航服务,而场景切换到医院后,这些机器人就能进行智能导诊服务。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大厅,被装扮成漂亮姐姐模样的机器人“小美”,堪称医疗机器人队伍中的颜值担当。

    目前,医院“程序猿”哥哥正在加班加点让“小美”具有扫码付、缴费等功能。如果需要挂号,可以在它上面选择医生。如果需要导航,它会弹出立体地图,把路径告知你。到时候机器人还会吐出一张小票给你做凭证。自助机可以做的,它都能行。

    疾病管理机器人

    人机互动给出健康意见

    同样是机器人,活跃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内分泌代谢科的6台机器人则有着更强大的疾病管理功能。今年1月30日,在珠江医院“智能化肥胖糖尿病管理中心”启动仪式上,这些能评估糖尿病风险、会与医生患者对话的糖尿病机器人“糖小护”吸引了众人目光。当然,它同样有着自主知识产权。

    “糖小护”能实时采集患者的血糖、血压及体脂等数据,进行糖尿病风险评估。“糖小护”体内储存有2万多条糖尿病知识,可以通过人机互动回答患者的相关问题;它还可以进行糖尿病多维健康教育,对患者在用药、膳食等方面提供科学指导,如教患者如何打胰岛素等。

    据介绍,这些能说会道、掌握足够内分泌代谢病知识的机器人应用后,在提高临床医护工作效率、带动社区分级诊疗平台建设、普及推广肥胖规范化诊疗等方面引领行业发展,同时带动广东省肥胖糖尿病各级防治体系,尤其是基层医疗体系的协同发展。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