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a.nync.com/.jpg!40)
![](http://img.nync.com/u/2020/06/02/a8ba05dc_l.jpg)
一个多月前,70岁的白蕉镇五保老人黄长荣从过去“屋漏偏逢连夜雨”的破旧危房,搬进了一间纯白色的敞亮新房,新房从屋内眺望窗外,两岸河涌景色怡人。做梦都想住新房,而今梦想照进现实,帮他圆梦的是当地政府,这间新房一共花了53000多元 ,其中政府补贴50000元,老人只花了3000多元。
“一对一”帮扶区内困难户只是斗门推动精准扶贫落到实处的一个缩影。落实区内3979户7032名低收入群体的八大帮扶措施,推动茂南区11条省定相对贫困村帮扶,跟进怒江州福贡县对口扶贫……斗门区在省、市的支持下,多举措帮扶贫困群众、贫困地区早日脱贫致富,实现共同富裕。
五保户花3000多元住进新房
7月的斗门区白蕉镇鳘鱼沙村,清风徐徐稻花飘香,村里的喜事一桩连着一桩。包括黄长荣在内,村里12户低收入困难户脸上洋溢着笑容,他们做梦都想住新房,如今梦想照进现实,新房有了着落,其中6户建成并已经搬进去住了。
今年70多岁的黄长荣是珠海市斗门白蕉镇鳘鱼沙村的村民,自身是五保户,也没有经济来源,长期以来就住在一间已有20多年房龄的老房子里,“漏风又漏雨”,安全隐患突出。就在今年5月,拿到5万元“低收入困难户住房改造”资金的黄长荣,兴奋地住进了新建的房子里,“自己只花了3000多元的装修款,添置了一些必备的家具”。跟黄长荣一样,鳘鱼沙村12户低收入困难户,如今已有6户建成新房,喜迁新居。
老人们的愿望成真,与政府帮扶密不可分。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斗门区从2017年开始对区内低收入群体进行排查、核实和开展八大帮扶工作。据悉,全区落实3979户7032名低收入群体,经过积极努力,目前区内逾千户群众已经退出低收入群体,占比约三分之一。
“我们计划于2018年10月底前完成553户低收入困难户住房改造。”负责低收入困难户住房改造的有关负责人表示,资金补助标准为5万元/户,共计2765万元,其中市财政下拨3万元/户,区配套资金2万元/户,目前资金已全部到位。截至6月底,全区100%动工,已完工247户,其中已验收并拨付109户。其中井岸镇完工率70%,斗门镇完工率95%,乾务镇完工率4 4 %,莲洲镇完工率40%,白蕉镇完工率34%。
除了实施住房改造工程以外,七大措施也在积极推进,其中教育部门牵头教育帮扶、农业部门牵头产业帮扶、妇联牵头单亲母亲帮扶、残联牵头医疗卫生保障帮扶、人社部门牵头劳动力转移就业帮扶和社会保障帮扶、团区委牵头志愿者关爱帮扶五保老人工程、低收入群体“一对一”精准帮扶挂户等工作,取得新成效。按照斗门区扶贫工作会议要求,12月前完成对年收入超过11000元的低收入群体退出工作。
此外,从去年4月开始,斗门已成功开展低收入群体“一对一”精准帮扶挂户工作,为全区3979户低收入户配备1名机关干部、老师、医生等帮扶责任人。帮扶责任人的主要职责是:帮助低收入群体落实各项帮扶措施,帮助低收入家庭出点子、想法子,共同谋划发展新思路和新举措,结亲结对帮扶到户、到人,确保“扶真贫”。
39个特色产业项目茂南开花
贫穷就像一盘深扎进农村土壤的老树根,仅靠农民自身的努力难以挖净,单靠政府的输血救济也只是解决燃眉之急。走进茂南区鳌头镇衍水村,一排排光伏电板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被村民誉为是“晒着太阳”就能带来经济效益。
衍水村集体经济薄弱,全村753户人家有81户为贫困户,属于省级贫困村,在帮扶单位斗门区白藤街道办的帮助下,村里利用扶贫资金120万建起了120千瓦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光伏发电是一项生态环保的扶贫项目和民生工程,目前衍水村光伏发电项目已投入使用,这些设备产权归村集体所有,发电收益由集体和村贫困户按比例分配。”据施工单位茂名市光烁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衍水村集体光伏发电项目平均每天可发电约550度,年发电量近20万度,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约18万元。而这一项目前5年的收益,将全部分配给村里贫困户。
在这一光伏发电项目不远处,衍水村百香果产业基地里,不高的棚架上,挂满一个个又大又圆的百香果。驻村扶贫干部表示,目前每斤百香果的收购价约为3到5元,今年亩产可达4000斤以上,250亩的产业基地总收入达300万元。下一步,衍水村还将按照“种养结合”的思路,打造立体农业,实现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让更多的贫困户走上“小康路”。
衍水村的脱贫攻坚故事,正是斗门区对口茂名市茂南区精准帮扶工作的缩影。从2016年5月起,斗门区对茂南区金塘、公馆、鳌头等3个镇的11条省定相对贫困村开展对口帮扶,至今共投入扶贫资金7807万元,各贫困村发展起手工串花、光伏发电、特禽养殖、自驾游水果采摘等39个特色产业项目。
在斗门区的对口帮扶下,两年来,11条省定相对贫困村共有679户1919人达到预脱贫条件,占比78%。截至2017年底,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不足4020元提升至人均7807.37元,贫困村整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不足8000元提升至人均9820元。
医疗人才帮扶造福福贡群众
千里之外的福贡县,人才支援是帮扶工作的重点之一。近日,6名来自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人民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千里迢迢来到斗门,在遵医五院、区妇幼保健院开始为期一个月的学习进修;与此同时,斗门区第三批医疗专家也将去到福贡县,开展为期3个月的驻点诊疗工作,为当地群众解除疾苦,给当地医护人员传经授艺。
“医院新生儿釆动静脉血,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斗门区儿科专家来了以后,通过理论、实操培训,这方面的采血能力提高了,对治疗儿童的疾病帮助很大。”黄成秀是云南怒江州福贡县人民医院的儿科护士长,斗门区对福贡县开展的医疗卫生帮扶,让黄成秀获益匪浅,并以实实在在的成效造福当地老百姓。
一直以来,福贡县新生儿死亡率居全州之首,近三年死亡率均严重超标。在斗门区儿科专家的帮扶下,福贡县人民医院成立了儿科,通过开展针对性业务培训,使福贡县医务人员掌握了各种儿科重症抢救、新生儿动静脉采血、新生儿输血等技术。目前,新生儿死亡率下降至17‰。据介绍,斗门区将派出第三批医疗专家前往福贡县,开展为期3个月的驻点诊疗工作,给当地医护人员传经授艺,为当地群众解除疾苦。
人才交流学习仅是一方面,按照“中央要求、福贡所需、斗门所能”原则,斗门区结合福贡县“两年决战,三年巩固提升,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脱贫攻坚总体思路,在资金支持、产业合作、文化交流、旅游与教育培训、特色农业、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劳动力转移等,开展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
目前,两地间的产业合作也在不断深入。斗门充分挖掘福贡县产业资源,对接福贡县扶贫项目库,计划开展花椒种植、中华蜂养殖、扶贫车间、农产品加工厂等农业产业合作项目。积极组织企业进行对接,建立覆盖珠海的流通渠道,解决福贡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切实增加贫困户收入。其中,斗门区与福贡两地在鹿马登乡阿路底易地搬迁点建立的民族服饰加工项目,可解决100多名贫困户就业问题,投产后年生产总值696万元,实现利润近35万元。
扶贫数字
在斗门区的对口帮扶下,两年来,11条省定相对贫困村共有679户1919人达到预脱贫条件,占比78%。截至2017年底,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不足4020元提升至人均7807.37元,贫困村整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不足8000元提升至人均98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