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致富技术 > 正文
    购物车
    0

    农民获得实在收益 给这些科技成果点赞

    信息发布者:ling853201
    2018-11-14 21:45:10   转载

      17个项目获2017年度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

      

      研究人员在观察用大孔吸附树脂提取桑果汁花青素后浓缩酿酒。

      经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评审委员会评审,2017年度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获奖项目产生,共149项项目获奖,其中一等奖项目17项,二等奖项目58项,三等奖项目74项。

      近年来,广东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采取系列创新举措,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着力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养,支撑引领现代农业科学发展。

      目前,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7%,农业科技创新综合实力、科教资源优势继续稳居全国前列,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我省农业科技研究取得新进展,开展了一批农业科研项目,育成了一批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农作物新品种和畜禽良种;打造了20个省级农业科技创新团队,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以来,20个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共审定新品种66个,研发新产品新技术140项,研制新机械、新设备21个;获得国家、省、市等各种奖励30项;申请专利133项,授权专利70项,发表论文、刊物262篇,出版著作9部。

      科研基础条件稳定发展。目前,全省有135个农业科研和2329个农业技术推广机构,29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有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海洋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等五所涉农科研院校,拥有高级以上农业科技人员2500多人,并启动了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

      人才队伍建设得到新发展。目前,全省有涉农领域两院院士5人,“南粤百杰培养工程”8人,引进国际领军人才2人、紧缺拔尖人才4人,培养高层次人才13人;分别有3个首席专家、84个岗位科学家和46个综合试验站站长(岗位)参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农业科技创新转化迈开新步伐。组织认定了127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及转化平台;推进了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建立了省级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成员单位达335家,基本覆盖全省涉农科研教学、企业、协会;同时加快了省级农业科研项目储备库建设,目前已面向全省781个不同类型单位,共征集到4217项农业科研储备项目。

      激励措施得到不断丰富。积极开展省农业技术推广奖评审、百佳新型职业农民和百名最美农技员评选活动,利用报纸、网络、微信等新兴媒体广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技推广工作典型事迹,进一步推动了我省以职业农民队伍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以基层农技人员为主体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人员的工作热情。

      ——————————————————————————————————|一等奖项目介绍|——————————————————————————————————

      桑果综合加工关键技术推广应用

      该项目以桑果为原料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研发出果汁、果酒、果干等加工关键技术,开发了桑果原汁、桑果酒、桑果浆、桑果醋、桑果功能饮料、桑果休闲食品、桑果花青素等系列产品,提升了桑果产业附加值。相关技术在全国多家企业推广应用,累计实现直接经济效益5.57亿元。

      重要海水鱼类种苗开口饲料的研发及推广应用

      该项目研发出了可完全替代生物活性饵料的高效环保人工微粒开口饲料系列产品。产品成功投入市场应用,得到专家的肯定和养殖户的好评,种苗对产品的转化率达88.1%。该产品提高海水鱼种苗的成活率达23.2%,苗种有较强抗应激能力,鱼苗生长快速提高20%。项目新增销售收入132226.63万元,新增利润37389.29万元。

      优质鸡A、B、J亚群禽白血病抗性选育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该项目建立一系列受体基因遗传抗性位点的分子诊断及其基因分型技术,构建受体基因抗性位点的分子诊断技术平台,集成优质鸡A、B、J亚群禽白血病抗性选育技术体系。项目采用“家禽体系首席专家+试验站”和“专家+学/协会+企业”的推广模式,有力推动了家禽产业转型升级。

      广东省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创新研究与应用

      该项目系统开展中小河流水沙运动等基础理论研究,提出适度防护等五大生态治河理念,研发了生态堤(岸)防护系列技术,构建了与岭南水文化融合和“互联网+河长制”的中小河流治理与管护新模式。成果已应用于6291km中小河流治理一期工程,产生了巨大的防洪、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效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省市县一体化农业气象业务系统推广应用

      该项目是广东省气候中心自主研发的省市县业务应用一体化的广东省农业气象业务系统,集气候数据分析、水稻生长适宜度、病虫害气象等级预报、台风灾损预估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该系统在全省推广,为《农用天气预报》、《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评估》等多种气象为农服务产品提供科技支撑。

      中早熟广适性优质超级杂交稻五优308的选育与推广应用

      超级杂交稻五优308具有丰产稳产性好、稻米品质优、早熟、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先后通过广东省、国家及广西区农作物品种审定,2010年至今列为国家区试对照种,2013年至今连续5年列为国家主导品种。截至2017年,五优308在全省累计种植526.8万亩,累计新增稻谷28974万公斤,新增经济效益10.1亿元。

      狂犬病灭活疫苗(dG株)的推广与应用

      该项目针对广东省人间狂犬病病例居高不下且主要由狂犬病犬传播的严峻形势,研究获得了一株携带双免疫原基因的重组狂犬病病毒(dG株),并以此为基础研制了一款狂犬病灭活疫苗(dG株),制定了动物狂犬病防控的技术体系,获农业部新兽药证书、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项目采取“全面布局、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及技术培训的推广策略,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重要南方海水养殖鱼类良种培育及应用

      该项目建立了石斑鱼种质资源评价技术,完善了良种选育指标,构建了遗传多样性丰富的繁育群体;同时建立了性别控制技术,开展了分子育种技术研究,突破了杂交制种技术,培育出优质苗种。该项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9项,培养优质的石斑鱼苗种434.66万尾,推广养殖石斑鱼73.01万尾,产生9039.64万元的总经济效益。

      高产、大果花生新品种粤油7号的示范推广

      该项目培育出我国南方花生产区第一个超高产、大果、抗病、优质和广适性花生新品种“粤油7号”。该品种干荚果和仁产量在国家南方花生区域试验和广东省花生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均比对照种增产达15%以上,达极显著水平。据不完全统计,至2017年,“粤油7号”在南方各省(区)累计推广面积达1437万亩,创造社会效益达47.1亿元。

      高端水果型超甜玉米品种农甜88的选育和推广应用

      该成果针对国内甜玉米品种优质与高产的矛盾、品种产业化开发程度低以及品牌影响力不高等问题,经过多年研究,选育出品质突出、兼具高产与广适于一体的高端水果型超甜玉米新品种“农甜88”。该品种总体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通过采取“高校+公司+甜玉米专业合作社+地方农技推广部门+甜玉米收购商+农户”为核心的甜玉米示范推广模式,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湿地松、湿加松良种及栽培技术推广

      研究团队选育并审定湿地松、湿加松省级良种16个,获发明专利1项,制订标准3项。15年主伐时,亩产木材8-10m3、松脂750kg;制定了种子园精细化经营管理、苗木规模化繁育、丰产栽培等技术;累计产种2.57万斤、苗木2.99亿株,新增产值6.11亿元;推广覆盖广东全省,辐射广西、湖南、湖北等区域。该技术累计在广东推广285万亩,良种市场占有率70%以上,新增产值142.5亿元。

      气力滚筒式穴盘播种技术与装备推广

      该项目主要研究解决广东蔬菜穴盘育苗机械化水平较低,尤其是育苗播种机效率低、损失大、无法满足广东快速增长的蔬菜工厂化育苗持续健康发展的需求等问题。其中气力滚筒式穴盘播种机,实现了播小粒蔬菜种精度高、滚筒端面换气连续工作效率高和低压吸种能耗低等效果。采用产、学、研、推相结合的技术推广模式,取得良好的效益。

      水肥一体化高效利用及太阳能智能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及示范推广

      目前以色列等国内外湿度控制灌溉不足的问题主要是:一、探头埋点以下湿不透,根长得浅、水肥利用率低;二、调亏灌溉缺乏量化控制;三、首部灌溉费材耗电造价高。

      该项目提出干深时域控制水肥灌溉理论方法,原创性开发了相应太阳能智能灌溉器与水肥一体化等设备,经广泛应用被评价认为符合我国国情且技术领先进口产品。

      草菇环保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

      该项目针对草菇生产中出现的关键技术问题,从源头着手,通过筛选新型原材料、创新原材料处理方式、筛选优良菌种、创新栽培模式等为草菇种植者提供系列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项目实施期间,累计创造经济效益19亿元,节约成本1亿元,新技术在全省草菇主产区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英红九号功效成分活性研究及其新产品开发与应用

      该项目旨在解决人们关注的饮茶与健康的养生问题,解决英红九号茶产区低值茶资源浪费的问题,集成了英红九号功效活性及其机制、球形红螺春茶新产品开发、紧压茶开发、英红九号小青柑茶开发、英红九号速溶茶开发等5项关键技术,取得了专利、文章等一系列知识产权,在广东省茶区和企业进行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甘蔗杂交花穗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研发及其选育品种推广

      该项目围绕甘蔗亲本引进筛选及育种效果评价、亲本遗传育种家系评价、花期调控技术、去雄杂交技术、杂交组合选配和数字化管理系统等甘蔗杂交花穗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进行研发,构建了一套高效的甘蔗杂交花穗规模化生产流水线。

      项目选育的13个粤糖系列甘蔗优良新品种在粤西累计推广2352.4万亩,新增销售额70.57亿元,新增利润20.38亿元,给蔗农、糖厂和政府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带动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基于风险评估技术在种植业农产品安全监控中的研究与应用

      该项目基于污染物动态跟踪调查、风险评估研究等工作,形成的37类种植业无公害农产品检测目录,成为农业农村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唯一标准,在全国各省市推广实施,无公害产品认证应用率100%,认证后的农产品价格增长5%-30%,为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同时为社会提供了认证检测、标准制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三品一标”培训等相关服务。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